王晓琨

王晓琨,男,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UNESCO Chair on Cultural Heritage Law)团队成员。中意合作发展项目办公室文物项目首席专家(财政部、意大利驻华使馆联合主办,2009~2013)。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画学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评审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领队(2011)、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13)、优秀班主任(2013)、“课程教学优秀奖”(2019)、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1)、本科课外教学优秀奖(2021)。
1997年自吉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期从事中国北方民族考古研究及教学工作,参加过内蒙古东乌旗金斯太洞穴、额济纳居延遗址、正蓝旗元上都、新疆小河墓地等著名遗址的发掘及整理工作。2008年起任教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至今;2014年9月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参与、主持考古发掘工作数十项,在国内外考古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代表作有《阴山岩画研究》、《战国至秦汉时期河套地区古代城址研究》、《岩石上的信仰:中国北方人面岩画》等。
长期从事文化遗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管理与实践》等课程,发表《文化遗产教材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NKI数据统计》等论文,学术兴趣还包括史前考古、城市考古、欧亚草原考古、考古纪录片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文物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湖北省文物局及地方研究机构委托项目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