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席活动

王云霞教授做客“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讲授“依法保障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日期:2022/10/07 23:49:56

图片1.png

2022年9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王云霞教授应邀前往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为社会公众带来主题为“依法保障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是《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组的法律专家团队,因此王云霞教授重点围绕《条例》的内容与意义进行讲解。

讲座伊始,王云霞教授介绍了通过法律来保障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原因和意义。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构成复杂,涉及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遗址、历史街区、历史道路和广场等多种类型,其涉及的法律规范也较为繁杂,且上位法和本市规定之间留有一定的立法空间,因此制定《条例》能够统合各种法律规范,并针对北京中轴线的特征进行专门保护。此外,北京中轴线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要求申报国必须建立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也要求颁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为了在《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脱颖而出,《条例》对标《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以及国内相关申报要求,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机制。

图片2.png

接下来,王云霞教授结合《条例》的具体条文,解读了中轴线保护的各项重要制度。《条例》对北京中轴线及其环境实行整体保护,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中轴线上的历史建筑群,还包括依托于中轴线的景观视廊、水系、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传统等。《条例》建立了北京中轴线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由文物部门主管整体保护工作。《条例》不仅规定了各项保护措施,还重点强调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公众参与,保护公众知情权、决策参与权、监督权、接近文化遗产权,以及宣传、展示、利用的权利,并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条例》还规定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最后,王云霞教授向听众普及了公众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途径。王云霞教授指出,公众可学习、了解、分享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知识,如参加中轴线相关主题讲座、文化沙龙等;公众可积极参与、组织中轴线保护及申遗的相关活动,如参加各种社会组织举办的中轴线地标打卡、中轴线文化传统传习、老北京胡同寻访活动等;公众还可以为中轴线传承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才智。

在总结环节中,王云霞教授强调用法律手段明确规范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中轴线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北京历史文脉的保护水准,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文化遗产共治共享的理想格局,并助力中轴线申遗。申遗是保护传承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重要抓手,保护传承中轴线的根本目的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北京历史文脉,促进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是“2022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通过网易新闻、北京青年报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超过10万人次点击收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将进一步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及申遗工作,并持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公众教育活动。

(可扫描如下二维码观看直播间回放)

图片3.png    WechatIMG616.jpeg 

关键词

(文字:丁广宇;图片: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责编:陆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