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席活动

“文化遗产法律与政策”公众培训成功举办

日期:2021/12/03 14:32:43

为了更好地向文化遗产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宣传文化遗产法律与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文化遗产法教席与中国文物报社合作,于2021年11月16日至18日举办了首次“文化遗产法律与政策培训班”。本次培训班邀请郭玉军教授、田艳教授、魏晓阳教授、李喜蕊副教授、胡姗辰博士和王云霞教授(UNESCO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六位文化遗产法领域的知名专家,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为文化遗产从业者与爱好者带来六场精彩讲座。

11月16日上午,武汉大学法学院郭玉军教授作了题为《艺术品交易法律问题》的报告。郭玉军教授对全球艺术品交易概况、艺术品交易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NFT艺术品相关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介绍了艺术品交易中的所有权风险、侵权风险、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风险与防范方式,并讲解了NFT(非同质化通证)艺术品涉及的法律问题。

11月16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魏晓阳教授作了题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问题》的报告。魏晓阳教授从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公法、非遗保护利用与著作权法、非遗保护利用与民法、数字文物保护与著作权法四个方面展开讲解,对相关法律条文与经典案例进行了梳理。

11月17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田艳教授作了题为《非遗的法律保护问题》的报告。田艳教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遗保护的理论基础与工作原则、调查与记录的要求、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流程、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评估、退出机制、项目保护单位制度、非遗的分类保护、非遗的合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并结合各地非遗保护利用实践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讲解。

11月17日下午的报告由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李喜蕊副教授主讲,题目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版权问题》。李喜蕊副教授介绍了文创产品开发利用中的版权合法性问题、版权归属问题和合理使用问题,讲解了不同类型的版权文化资源适用的法律规定,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版权制度的设想。

11月18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胡姗辰博士作了题为《世界遗产制度对我国文物法治的影响》的报告。胡姗辰博士以对“申遗热潮”的反思为引子,讲解了《世界遗产公约》的产生及宗旨、世界遗产制度的发展及缔约国责任、我国世界遗产法治的应对与发展、完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法治的思考与建议四个主题,将国内与国际制度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出了我国世界遗产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

11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云霞教授带来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公私利益平衡问题》的讲座。王云霞教授从浙江兰溪芝堰村陈某某擅自拆除文物一案引入,介绍了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类型、文化遗产保护为何涉及公共利益、文化遗产保护涉及的利益纠葛、通过法律手段平衡公私利益的方式等问题,指出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公众参与等方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公私利益的平衡。

本次培训班讲座内容聚焦文化遗产法律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实用性问题,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国内问题与国际视野,受到了听课学员的高度评价。听课学员在讲座结束后积极与授课专家提问互动,增进了专家学者与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的交流。本次培训班直播链接获得了近两万次点击量,在文博行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未来,UNESCO文化遗产法教席将与中国文物报社进一步合作,推动相关公益课程的开展。

图片.png

关键词

(文字:丁广宇;编辑:丁广宇)